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(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保尔科查金)
战国时期,齐国伐燕大败,齐宣王便来到稷下学宫请教上宾孟子。
坐定后,齐宣王问孟子:“此次伐燕,为何不胜?”
孟子答道:“趁燕国内乱时讨伐,虽然占尽天时,但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昔日燕王姬哙尊贤,深得民心,虽然燕王姬哙尊贤有些走火入魔,但燕国军民还是拥护燕王姬哙的后人。”
齐宣王又问孟子:“寡人如何才能战无不胜呢?”
孟子说:“百姓不是靠划分边境就可以限制住的,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巩固的,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兵器就可以做到的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,连亲戚也会叛离;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,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。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,不战则已,战则必获全胜。”
齐宣王又问:“齐国如何才能得道呢?”
孟子说:“君仁,莫不仁;君义,莫不义;君正,莫不正。”
齐宣王继续问:“寡人如何才能做到仁、义、正?”
孟子微笑着说:“亲亲而仁民。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
齐宣王又问:“寡人如何才能做到亲亲而仁民?”
孟子答道:“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生活区,四围种上桑树,那么,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。鸡、猪这类家畜,认真饲养,那么,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。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,精心培育庄稼,那么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。办好学校,反复用孝顺父母、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,那么,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,不会用头顶着、用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。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做到亲亲而仁民,则国家必会强盛。”
孟子侃侃而谈,纵论仁政,但在齐宣王看来,仁政善则善矣,毕竟推行起来太难,于是只听不办,无意实施孟子的政治主张。
半年多时间过去了,孟子见齐宣王不行仁政,便感叹道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看来,我应该学习我的祖师孔子,周游各国了。”便向齐宣王辞去稷下学宫上宾。齐宣王知道孟子是个大学问家,便一再挽留。齐宣王说:“寡人拜你为稷下学宫祭酒,为稷下学宫之长,送你万钟食禄,让你教授弟子、研究学问。”孟子拒绝了。
天上雪花飘飘,裹着厚厚衣服的孟子离开了齐国。同为稷下学宫上宾的淳于髡想挽留孟子,便赶来说:“您常常说,仁者无敌。先生您既然是个仁者,为什么要如此狼狈地离开呢?”
孟子笑道:“冬天已来,春天还会远吗?当春风吹来时,田野尽绿,可山上的顽石却始终是光秃秃的。难道因为这些顽石不绿,就否认春风的强劲吗?”
淳于髡明白孟子所说的春风就是指仁者。他知道留孟子不住,便挥手送别,依依不舍。
弟子充虞随行,在路上,问孟子:“夫子,您好像一脸不高兴的样子。可前日我听夫子您说过‘君子不怨天不尤人’啊。”
孟子回答道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产生留名于万世者。从周平王东迁至今,已经快要五百年了。按形势来看,应该是圣君贤臣出来的时候了。我虽然在齐国不被重用,但无论哪一个诸侯国,要想治国平天下,我都能办到。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?我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?”
孟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,但始终不被各国所接受,“舍我其谁”的气概渐渐消磨光了。孟子退隐,与弟子万章等一起著书,合成《孟子》一书。《孟子》里的文章说理畅达,气势充沛,长于论辩,尖锐机智,代表着当时散文写作的最高峰。
源自:高兴宇著小说《春秋战国》
#春秋战国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