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回眸:1946年,中华民国选美与赈灾-“上海小姐”诞生记
《上海小姐特辑》,1946年特辑。 1946年8月20日,民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选美比赛——“上海小姐”选美总决赛在上海新仙林舞厅举办。 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全民选秀活动,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次全社会各界参与的选秀活动。那么民国时期的引起轩然大波的第一场选美活动是怎样的呢?又是缘何开展的呢?
《難民收容所中難民生活一瞥:難民收容所門前,擠滿無家可歸之難民》,《战事画刊》,1937年,第1卷 第3 期 1946年春末夏初,淮河泛滥,江淮平原遇罕见洪灾,天花、疟疾、霍乱流行,“民众环泣号呼,凄绝人寰。地方父老争言惨状,痛苦陈词,尤为目击心酸”,300万难民流离失所。 其中数十万苏北难民涌入上海。
『上海小姐』得蘇北難民擁戴,進出均有武裝保護,《海星(上海)》,1946年24期。 为了赈济难民,全国各地纷纷成立“救济苏北难民捐款组织”。在上海,以杜月笙为首,组织了苏北难民救济协会上海市筹募委员会,积极发起捐款救灾活动,并确定目标为筹集 20亿法币的赈灾捐款,其筹募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。
左图:《上海小姐特辑》,1946年特辑,封面; 右图:《精华》,封面。 为完成筹募任务,筹募委员会绞尽脑汁组织了各种创新性强,也颇具时代特色的募捐活动,诸如“球赛救灾”、“跳舞救灾”等,挑战以劝募救灾为主的传统募捐方式。 1946年6月24日,上海筹募委员会决定发起一次带游园会性质的选美比赛,活动所得全部善款将用于救济、安置在上海无家可归的难民。“上海小姐”竞选活动便应运而生。
图左:《上海小姐應選人聯合宣言高清漪》,《上海小姐特辑》,1946年; 图右:《七日谈》,1946 年,第32期。 7月26日,筹募会开始在上海各大报刊刊登活动启事。在这个当口,以“选美”为噱头在这个崇尚摩登的大都市中进行筹募,其活动形式的吸引力以及轰动效应远胜于普通的赈灾义演,瞬间成为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。
图左:《選舉上海小姐之夜:善舉:發揚人類博愛互助精神:參加競選之高清漪小姐及潘芝芝小姐,雖則落選,熱心救災,值得稱頌》,《社会画报》,1946年,创刊号; 图右:《歌星組:歌唱皇后韓菁清》,《艺文画报》,1946年,第1卷 第3 期 。
图10:《上海小姐救災紀要》,《艺文画报》 ,1946年,第1卷 第3期,5-6页; 图11:《谁是上海小姐》,《甜心》,1931年,第6期 ,14页 但在当时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浸染下的中国,对于这种女性抛头露面参加选美的行为在思想上是很难接受的;且当时全社会各界参与的选美比赛在国内尚无先例,反而在风尘女子之间这种评选“花国大总统”的选美活动却一直盛行;因此,大家闺秀、小家碧玉、闺阁名媛大多都不愿应选。
图左:《影星:吳驚鴻小姐》,《上海小姐特辑》,1946年。 图右:《上海小姐》,《上海图画新闻》 1946 年,第17期 。 此次“上海小姐”选美竞赛的才艺表演中设有“游泳”一项,届时参赛选手必须穿泳装,引发了不少社会保守人士的极力反对。故而,报名者寥寥无几。 甚至连当时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影剧界名流周璇、王丹凤、童芷苓等人在公开表态愿意参加不久之后,又因“人言可畏”、“参加‘选美’易遭人非议”而相继宣布退出。
左:《名媛:謝家驊小姐》,《上海小姐特辑》,1946年。 右:《王韵梅小姐》, 《上海小姐特辑》,1946年。 为纠正民众对选美活动的“谬识”,上海市筹募委员会通过各种形式再三解释推选“上海小姐”是一项正当、健康的群众艺术活动,呼吁新闻界“热心协助”,希望全体市民本着“人类互助精神,群策群力,救助灾黎”,并强调此次“上海小姐”竞选是一次赈灾慈善活动,推选标准不但要求形体美,也注重品德美、思想美、操行美等。
《竞选“上海小姐”》,《精华》,1946年,第2卷 革新,3页 ; 上海民立女中高二女生高清漪报名参选,成为此次“上海小姐”选美竞赛的转折点。 经过新闻媒体的大肆宣传报道,一时之间报名者云集,从大中学生,到政府部门的女性公务员;从当红影星歌星、戏剧明星,到鲜少抛头露面的名媛们,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股选美潮流中,报名截止之时,报名参选者竟多达3000多人。
图:《选举“上海小姐”》,《现代妇女》,1946 年,第8卷 第1期。 “上海小姐”选美活动虽然在一时间众说纷纭,褒贬之声甚嚣尘上,各种针对女性的负面调侃或者新闻依旧可以博人眼球,质疑声频频。但是此次活动所筹得的善款确实为灾区救济增添了一份力量,且活动展现了当时新女性对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,更可从中一窥民国时期整个时代女性的风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