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顿内娱男团,还得是他
整顿内娱男团,还得是他
救命,我最近的快乐都是他们给的!
这届《披荆斩棘》的哥哥多少有点喜剧人色彩,常常搞笑而不自知。
比如特别有 " 大局观 " 的温兆伦,在跟导演组沟通方案前,先表扬一番节目。
第一,不是每一个平台都有这样的实力
去做一个成功的节目
但是你们已经做到第一步了
那现在第二步,只许成功不许失败
导演组憋不住笑,诶,这画面似曾相识,说 " 我觉得我们台长坐在这里 "。
再比如,吴卓羲和林峯,表演昔日手足重逢的戏码,吴卓羲戏太足,一头扎进兄弟怀里,深情痛哭。
等吴卓羲把脸挪开,发现林峯干净的白 T 上,留下了他厚厚的粉底。
这才叫真正的 " 脱粉 " 现场吧。
这些 " 喜剧人 " 哥哥平时里嘻嘻哈哈,轻松又随意。
但别以为哥哥们真的对一切都无所谓。
《披荆斩棘》第二期,一旦要展示男人的力量——扳手腕时,胜负欲瞬间上头。
队长吴克群准备上台 PK,张震岳说 " 选最弱的 ",挑中了 58 岁的温兆伦。
有被 " 冒犯 " 到的温 sir,马上给大家展示健硕的手臂肌肉,暗示 " 我很强好嘛 "。
游戏刚开始一秒,就把吴克群掰倒了,面子都不给他留一点。
轮到苏有朋、吴建豪 pk,原本以为两位是温文尔雅、风度翩翩的贵公子,结果一到赛场秒变 " 丧尸 "。
扳手腕用手还不行,还用脸,用嘴,表情狰狞,全程嘶吼。
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个掰断手游戏。
我算看清这帮哥哥的真面目了。
表面上," 没关系 "" 无所谓 ",保持云淡风轻的男人风度。
背地里,摩拳擦掌、暗暗较劲,等待厚积薄发。
最 " 表里不一 " 的,当属郑钧部落。
《披荆斩棘》第一期初舞台秀,郑钧、信、郝云、马頔,几个摇滚歌手分到了一组。
叫 " 表面功夫乐队 " ——
只做表面功夫,扛起反 " 卷 " 大旗。
别的组争分夺秒地练习,这一组一分半的歌,刚排两遍,统共才三分钟,就要歇会。
歇着歇着,把自己的排练室,变成大家的公共休息室。
哪个哥哥排练累了,就来他们房间休息,弹琴、蹲墙根、做瑜伽。
什么事都干了,就是一点正事没干。
马頔担忧,照这样松弛下去,恐怕凶多吉少。
没想到初舞台,这组直接拿下全场第二的好成绩,这不就是 " 躺赢 " 嘛!
你以为这又是什么拒绝内卷的最佳示范。
才不。
这群哥哥此前的 " 躺平 ",不过是一种专业上的自信罢了。
怎么说?
看初舞台他们的表演,弹唱的都是各自的代表作:
信《死了都要爱》、郝云《活着》、马頔《南山南》、郑钧《私奔》,最后一起合唱《私奔》。
把现场变成了自己的演唱会。
每一首歌都是引起全场大合唱的程度,高音、情怀、热血、感动,而且都唱了几千、几万遍,一开嗓就是原声,想不拿高分都难。
再加上这几个人有着少则十几年、多则几十年的组乐队经验,一通百通,第一次合作很快就找到感觉了。
因此上考场前,不需要临阵磨枪。
学霸自信就自信在,靠着平时的日积月累,和不间断的练习,足以应对一切考试。
很可爱的是,这组里的两位老哥哥郑钧和信,还有种宁静式的傲娇——
哥是有作品,有音乐地位的,唱自己的代表作还需要反复练习,我们几十年是白干了?
这种傲娇,反映到创作上,便是对自己的高要求。
别以为他们只甘心唱唱代表作,一旦需要创作,一点不含糊。
第一次公演舞台,郑钧部落拿到莫文蔚的《忽然之间》。
女歌男唱,摇滚人唱情歌,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,这也激发了他们十足的创作欲。
节目组给的歌曲版本,他们听后觉得太常规。
于是大刀阔斧地,把律动、速度、调性、风格全改了,把曲子做成全新的。
其他组都是 30 秒的 x-part(可以随意创作的部分),到了这个组,整首歌都是 x-part。
而且一到创作环节,全员开始较真起来。
这个提出方案,那个否掉,来来回回地修改。
为了让导演组能直观地感受作品,接受他们的改编方案,几个人还一直弄到凌晨四五点,做出一版音乐小样。
这一组显然对自己的要求更高,如郑钧所说,我们是来创造的。
用专业和审美,创造一首全新的歌曲,让声乐老师躺平。
所谓 " 表面功夫 ",其实是一种松弛感。
多年来专业上的自信与高要求,才造就了他们的轻松自如。
背后藏的,全是几十年如一日打磨出来的深功夫。
和郑钧部落是真 · 表面功夫不同,有些部落玩躺平,却是出于男人的 " 诡计 "。
吴克群部落的四个人,张震岳、吴克群、潘玮柏、ICE 杨长青,可以叫 " 口是心非 " 组。
明明前一天在酒店练习到很晚,有的人还带病录音,但就是嘴硬不承认。
导演问他们 " 听说你们昨晚非常地勤奋 "。
吴克群先摇摇头,潘玮柏说 " 这种事情有什么好说的 ",然后大家一起笑起来,看来是说出了彼此的心声。
吴克群将这种奇奇怪怪的心理,称为 " 男人的幼稚 " ——
不想练的时候被别人看到,不想努力被发现。
不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紧张,有压力的一面,好像那样就不酷了。
所以,在别人看得到的地方,要轻轻松松地 " 躺着 ",做出一副 " 我们是天才,我们都练好了 " 的样子。
但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压力的。
潘玮柏偷偷告诉吴克群 " 我觉得我们下一次不能输 "。
不想输,又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努力,怎么办?
背后 " 卷 " 起来。
张震岳跟大家说,我去调个琴,大家不要来,实际上一直在偷偷练琴。
ICE 杨长青看着在练习室睡觉,其实早就写好了 x-part 部分。
潘玮柏推脱自己不一定唱得上去,先选择低八度演唱。
结果有一天突然唱上去了,调还高了一点。
一看就知道在偷偷练。
还是在摄影机拍不到的地方,脑海里,厕所里,洗澡时。
" 诡计多端 " 的哥哥,真的很享受那种——
人前云淡风轻,人后偷偷练习。
惊艳你之后,嘴上轻飘飘地说 " 这有什么好说的,哥的常态 ",其实心里洋洋得意,看吧,哥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再一想,所谓 " 躺平 " 都是做给别人看的,为的是降低 " 敌人 " 的心理预期。
真是低估了哥哥们的八百个心眼子。
最初选歌时,吴克群部落有最高的火力值,他们只要 all in(全投),就能拿到任何想拿的歌。
在其他组已经认定他们会全投《新地球》,纷纷弃选的情况下,他们完全可以用较少的火力值,拿下这首歌。
结果并没有,他们还是选择了 all in。
这样的一意孤行,其实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——
既然投入进去所有,就一定要把它(《新地球》舞台)做好。
这些哥哥在各自的领域已经有所成就,观众也很熟悉他们。
想要打破观众的期待,创造舞台惊喜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郑钧部落想 " 颠覆 " 一首歌,吴克群部落想齐心协力完成一首新歌。
而苏有朋部落则在想方设法地 " 另辟蹊径 "。
苏有朋部落一公舞台,拿到的是《霍元甲》。
这首歌其实很难。
难在太耳熟能详了,也有无数个改编版本,扇子舞、舞大旗等都被玩过,普通的花样观众看腻了。
基于此,苏有朋一上来就确定了本部落的宗旨——
我们要另辟蹊径,做其他综艺节目做不到的事情。
于是不甘平凡的苏导演,想把舞台变成电影,在《披荆斩棘》里导起了戏。
给《霍元甲》这首歌设想故事情节时,灵感止不住地往外冒——
" 一个小孩被打死,看到中国人受欺负了,几个戴着面具的刺客,吊着威亚从天下飞下来 …… 小男孩妈妈死了,他睡着的时候身边放着一本书,上面写着‘霍、元、甲’ ……"
讲着讲着把自己都感动哭了。
一个好导演,光会讲戏还不够,还必须会演。
模仿起小孩 " 哇 " 地一声哭出来,也有模有样。
满脑子想着要炫大招,连武术动作都设计好了。
回旋飞、回旋踢、一脚踢三个、后空翻,还亲自演示一番。
看着苏有朋这么认真地导戏,观众在弹幕刷起了——
" 本期最搞笑归属苏有朋 "" 苏有朋认真起来太搞笑了 "" 苏有朋就是杜飞吧 "。
结果可想而知。
苏有朋追求的那种飞檐走壁的舞台效果,在目前的演播厅,完全没法实现。
构想了半天,全白想了。
不过能看出,为了让舞台惊艳,苏有朋是真的有在认真想创意。
甚至过于投入,只想着做到极致,忽略了演播厅的真实条件。
别的哥哥努力营造的 " 表面功夫 ",是想掩盖真实的压力。
苏有朋不一样。
他反而希望大家能看穿他的表面,看到他真正的本事——
他早已不是 " 乖乖虎 "" 五阿哥 " 了。
他当过导演,处女作《左耳》拿下快 5 亿的票房;在电影《风声》里,颠覆出演白小年,获得了百花奖最佳男配。
但就像苏有朋曾自嘲的那样,这些年他都在努力转型,每次快要成功了,结果一到寒暑假,电视台重播《还珠格格》,他就被打回原形。
图源水印
这次《披荆斩棘》初舞台,苏有朋演唱了小虎队的《爱》,引发了回忆杀。
转型了大半辈子,一上节目又回到了起点(被叫 " 乖乖虎 ")。
所以在准备一公舞台时,你能感觉到他有种想冲破固有印象,让大家看到他各方面实力的冲动和野心。
苏有朋一直都有学霸的自觉,对自己严苛,想以极致的认真来换取观众超乎期待的掌声。
这一次被否定,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,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,想要做好给导演组看。
从这些哥哥身上,不管是表面 " 躺平 " 暗自努力,还是把努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都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 " 不服气 "" 不认输 "。
而且这种不服气是对内的,而不是对外的。
他们的实力,也确实不容小觑。
比如常年行走在时尚前沿的顶级舞者吴建豪,初舞台表演,帅得随心所欲。
任贤齐唱代表作《伤心太平洋》、杜德伟唱跳《拯救地球》、苏见信原 Key 唱《死了都要爱》。
年纪并没有削弱他们的舞台专业度,反而添了几分张弛有度的味道。
这些哥哥大多是华语流行乐坛黄金年代的见证人。
他们的舞台、作品也组成了黄金时代的一部分。
到了今天,他们从当年的一代偶像、天王变成了乐坛前辈,虽为前辈,却没有丝毫的懈怠,或降低对自身的要求。
相反,他们身体力行地为后辈们打了个样,告诉大家做到什么程度,才算达到了一个艺人的 " 基本分 "。
有两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。
一个是苏有朋。
当他的方案被导演组否了后,阿 Ken 老师说,观众是来看哥哥的,如果这一点(唱跳)做不好,观众会觉得,因为你做得不好才需要其他东西来辅助和包装。
苏有朋反驳道——
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做得不好
我的想法一直是,我们做好之后
观众只会觉得这是基本分
在哥哥们看来,练习无数次,保证舞台质量,只是他们的本分而已。
他们还可以做到更好,并要求自己做得更多。
另一个是郑钧。
改编完《忽然之间》,郑均部落本打算跟导演组硬刚到底的。
结果看到节目组用心的舞台设计,有可能震撼的舞台效果," 怂 " 了。
身为前辈不倚老卖老,及时纠 " 错 "。
这种对舞台、对作品的尊重,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哥哥们的言行之中,甚至已成了他们的职业自觉。
就像郑钧说的:" 我们还是想做点能流传的东西。"
初代偶像们对音乐的追求,不是短暂爆红的口水歌,而是能流传下去的经典曲目。
不管能不能做到,这种对音乐、对专业的高标准,我们已经太久没有听到了。
作为前辈,他们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,更主动承担起传承的责任。
张峻宁说,小齐哥(任贤齐)很像他演过的令狐冲,有大侠之姿。
X-part 部分,导演组原本想让任贤齐吹口琴,展现一个男人的孤独。
但任贤齐选择把出彩的 x-part 部分,让给仁科吉他独奏。
他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去独揽风采,而是该提供好的机会,让后辈展现才华。
因为当初他也是这么被周华健、赵传、罗大佑、李宗盛提携上来的。
前辈扶持后辈,其实是港台歌坛由来已久的传统。
老一代大哥罗大佑、李宗盛扶持任贤齐,后来任贤齐又提携五月天。
一代提携一代,才让乐坛林深木秀,人才辈出。
从这些初代偶像身上,更能理解披荆斩棘的意义——
他们严格、自律,长期保持着不懈怠的努力,和一直在线的实力。
这些既是他们对自身的专业要求,也为 " 明星 " 这个职业树立了标准。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、也乐意看到更多哥哥们披荆斩棘的原因:
不光想看到他们复刻当年巅峰舞台的荣光;
也不只追求回忆带来的瞬间感动与慨叹。
更难得的,是从他们身上窥见一种内娱久违的精神质地——
一种较真的,实干的,不服输的,真心热爱舞台的职业精神。
这种质地在当下尤为难得,也尤为重要。
唯有秉持这样的精神,为了更好的舞台效果相互切磋、碰撞,才能真正让观众感受到被尊重。
更进一步说,也让我们看到内娱的希望。